據古文獻記述:盤古開天闢地之後,有「天」「地」「人」三皇,【神農大帝】是上古時候的三皇之一,也稱「炎帝」,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;在民間又有「五穀先(仙)帝」、「藥王大帝」、「栗母王」、「田祖」…等尊號:廟祀神像造型多為:頭角崢嶸,袒胸露背、腰圍樹葉。赤手跣足,手持稻穗,十足表現出上古時代,開天闢地後的原始裝束。
「帝王世紀」中記述:「神農氏,姜姓也…人身牛首,長於姜水,有聖德,以火德王,故號炎帝;史籍紀載炎帝(生於紀元前三二二○年)在位一百二十年,葬於今湖南長沙。清朝雍正時期,紹令各府州縣擇地設「先農壇」,以紅質金字作先農之神位,每年由地方官率農民致祭,天子亦在京城舉行「祈農」之祭,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為聖誕日。
【神農大帝】之一生可謂充滿神奇,其自幼禀賦優異;及長,不僅斲木為耜,揉木為耒,教民農耕之法;又親嘗百草,辨其良惡藥性,其得三百六十味草藥,分寒、熱、溫、平四等及甘、辛、鹹、苦、淡、酸六味,可治四百餘種疾病,後世逐將此著書立說,稱為「神農百草經」,人民自此不畏疾病之苦,而中國之醫道亦自始而立;此外,神農更訂定「日中為市」創立市集,並制定「權度量數」為物之輕重、長短、多寡、損益及價值貴賤之衡量標準,使人們得以無爭議的互通財貨,建立經濟制度,此為中國最早的商業社會型態。
【神農大帝】教耕稼、種五穀、嘗百草、作燈火、並制定權度量數,將百姓的生活漸漸導入文明社會,著實對中國文化有莫大之貢獻,所以農民、藥商、糧商、醫師皆奉之為守護神或祖師爺,而一般百姓對其感恩膜拜,更是歷千萬代而不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