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於唐 顯慶二年(公元657年),光州 固始(今河南省 固始縣)人,卒於唐 景雲二年(西元711年)。十三歲時隨父親嶺南行軍總管 陳政出征到福建,治理嶺南地區。父卒後,陳元光襲職,代父領兵,平息廣東陳謙與福建蠻僚首領苗自成、雷萬興等寇亂。閩南一帶遂安定無事,朝廷事聞,晉階陳元光為正議大夫,正式詔封為嶺南行軍總管。
其時陳元光所處的地方,乃屬「地極七閩,境連百粵」,是少數民族與漢族混居的區域。陳元光認為僅憑武力鎮壓,是治標不治本的,認為「兵革徒威於外,禮讓乃格其心」,且「誅之不可勝誅,徙之則難以盡徙」,最後「功愈勞而效愈寡」,特呈文奏請朝廷於泉州、潮州之間增設郡縣,以加強對該區的統治。唐睿宗 垂拱二年(公元686年),武后下詔,准奏創建漳州,任命陳元光為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。此後陳元光建保屯兵,安定邊陲,後來又把中原地區的生產方式及耕作的技術轉移到漳州,營農積栗,設學興教,通商惠工,使其統領方圓數千里之百姓,得以安居樂業,免遭盜匪、烽火之驚恐。
唐睿宗 景雲二年(公元711年)十一月五日,福建蠻僚苗自成、雷萬興之子又於潮州聚眾作亂,反抗朝廷。陳元光聞訊率輕騎禦敵,因援兵後至,被敵將藍奉高用刀刺傷,於撒退途中不幸身亡。唐玄宗 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賜贈陳元光為「豹韜鎮軍大將軍」、「臨漳侯」,謐號「忠毅文惠」,後又追封為「穎川侯」,賜予「盛德世祀之坊」傳世,讓萬民憑弔。唐玄宗 開元四年(公元716年)下詔立廟,賜樂器、祭器,春秋饗祀,宋徽宗時賜予「威惠廟」扁額。
陳元光畢生致力於嶺南地區的建設與開發,使蠻荒的東南沿海一帶社會、經濟安定發展,遺愛萬民。其卒後,漳州地區百姓十分感激陳元光給他們帶來文明、富裕,於是尊奉他為「開漳聖王」,成為嶺南一帶百姓的守護神。
據《 嘉慶雲霄廳志 》卷十一〈 宦績 〉編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