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濟宮誌


left
廣濟宮
right
開漳聖王廟 ―― 廣濟宮
 

中和是台灣北部開發很早的地區,在前清時代這一帶稱為擺接堡,其範圍包括了今日的中和、永和、板橋、土城及南新莊等地,當時居住在此地的居民,以漳州移民為多。漳州人因開漳聖王擁有開疆拓土的事功,而奉為守護神,所以在台灣通常有漳州移民之地,皆可見到開漳聖王廟。本宮的興建就是一段漳民墾荒滄桑的見證。
本地居民所指稱的「中和大廟」、「中和廟口」,即是現址座落於「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九十五號」的開漳聖王廟 ―― 廣濟宮。

about

據《 台北廳志 》記載,本宮開基約在清乾隆年間,初時為土墻及茅草屋頂結構;到了清 嘉慶十六年(公元一八一一年)及清 光緒六年(公元一八八〇年)才由地方信眾籌金重建,再於民國五十四年(公元一九六五年)重修內部、民國七十五年(公元一九八六年)整修屋頂。近年由於廟宇木結構難敵歲月的侵蝕,出現屋頂滲漏、傾斜的現象,遂於民國九十九年(西元二〇一〇年)進行百年來最大的修繕工程,以傳統的修繕模式,進行原貌原樣的整修工程,經過三年餘,終在民國一〇二年底修建完竣安龍謝土。

about

本宮座北朝南,面寬三間,為「兩殿兩廊式」的建築,這亦是台灣地區典型的寺廟建築型式之一。以傳統木作為主要結構,飽滿緊湊的木榫架構,表現出漳州匠派的雄風。除了木作結構之外,廟內的石雕亦極具歷史價值,正殿秀面的一對龍柱,為廟內最為古老的石雕,以單龍纏繞八角柱身,貼附於正面,又有八仙人物分立於左右二柱,充份表現出當時的龍柱雕刻風格。
本宮奉祀之主神 ―― 開漳聖王 陳元光,信眾多稱其為「聖王公」。每年農曆二月十六日,為聖王公聖誔,廟內必定舉辦祝壽大典及祈安禮斗法會,祈求全境平安。慶典法會自農曆二月十三日起,至十五日下午普施完成後圓滿。由全境信徒及陳、林、江、呂、范、張、游……等姓氏的信眾,獻納歌仔戲或電影娛神,這些以同姓為單位所獻納的酬神戲曲節目,稱之為「字姓戲」。

 

聯絡我們留言